近期,全国多地逐步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双休制度,浙江省杭州市高二年级全面停止周末返校;江苏扬州、南通等地高一、二双休,高三调整为单休;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中下发周末放假通知,其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行周末双休制。
其实,双休本是规定,只不过在高考竞争压力之下,双休从规定变成了例外。如今,多地要落实双休制度,却引发家长争议。一些家长甚至到市民问政平台投诉,质疑实行双休制度后,如果其他地方可以单休,是对孩子的不公平。这种现象显然有点魔幻。成年人尚且不愿“996”,更何况是上高中的孩子,一周学习的时间甚至远超打工人。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,谁不渴望有正常的休息时间呢?从促进身心健康和加强亲子情感交流的角度来讲,为人父母肯定也希望孩子能够正常双休。这是人之常情。与此同时,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竞压力,似乎一切都要为高考让步。这也是一些家长反对恢复双休制度的原因所在。情感上支持孩子多休息,但是“理性”却让他们反对双休,支持与反对,都是朴素地为了孩子好。实际上,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禁止中小学校在双休日、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。然而,各地对规范办学落实不到位,单休制度甚至月休制度,成为公开的秘密。所以,当部分城市实施双休制时,家长就以“不公平”为理由进行反对。试想,如果各地各学校都严格规范落实相关制度,何来公平与不公平一说?
当然,双休之所以沦为单休,也是一种无奈。升学率考核和升学压力摆在那,不争分夺秒,就可能落后。要改变这种现象,还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,落实不以升学率考核学校的要求。然而,这终究是知易行难。只要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,只要分数仍然是最重要乃至于是唯一的评价指标,那么就很难淡化这种对升学率的追求,“卷时间”也就成为师生以及家长的共同选择。在这种环境下,即便学校实行双休,家长也会把孩子送去校外机构补课。相比于校外培训机构补课,家长显然更看望由学校统一组织补课。我们体认这种现实的困境,但是也要看到新的变化在出现。一方面,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,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,正在倒逼学习方式的变革。另一方面,高考命题改革深入推进,未来的考试与评价将更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、学科素养及思维品质的深度考查。从现实来看,以往依赖“机械刷题”的策略已难以获取高分,考试题目愈发侧重于检验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创新能力,仅依靠死记硬背获取分数的难度大幅增加。这也意味着用时间换分数的边际效率也将越来越低。
在这种背景下,牺牲身心健康去追求分数,是否值得,能不能实现目标?这是家长和学生都应该反思的问题。仅仅从应试来讲,更新策略,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、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,也变得越来越紧迫。而从孩子的成长来讲,避免他们成为“考试机器”,在学习之余有放松身心的时间,让他们可以去发掘兴趣、探索更多人生的可能,同样至为重要。高中学生本来不就应该周末双休吗?怎么双休还成了新闻?这是因为过去几年,部分地区的高中学校,为追求升学率,挤占教师与学生的双休日,用来提前上课或者补课,把周末双休变为单休,或者单周双休(逢单周休息两天),甚至一个月只休两天。这本属于违规办学,但却在一些地区变为“常态”,家长认为单休是正常的,双休反而不正常。现在这些地区推行高一高二双休,是对此前的违规办学说不,让高中教育生态回归正常。耐人寻味的是,对于高一高二推行周末双休,还有一些家长表示反对,据潮新闻报道,有家长认为,高中生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做到自律,到校自习会更加集中注意力,有规划性、提升效率,免受家人、电子产品等干扰。
这需要从两方面看。其一,遏制基础教育的应试化、功利化和违规办学,必须坚持依法治教。对违规办学加以纵容,会恶化地方教育生态。当前。一些家长认为高一高二不该双休,就是过去长期不依法依规规范办学的后果。有人把高一高二单休,归为“剧场效应”,大家本来可以坐着看戏,却都站起来看戏。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本应该履行监管责任的教育部门没有尽到监管责任,没有及时叫停个别学校的违规办学,导致这一做法迅速向其他学校、地区蔓延。挤占学生休息日补课,是教育法律法规三令五申的违规办学行为,必须严格治理。当前的问题是,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为追求升学政绩,对违规办学视而不见、加以纵容。而一校或几校的违规办学,会导致整个地区的教育生态恶化。就此看,高一高二周末双休,必须所有地区、高中学校不折不扣落实,没有例外。事实上,除了高一高二应该双休外,高三也应该双休。当前高三大多还实行单休,仍属于违规办学,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。而教育部门对此是出于地方的升学政绩考量,以及“迎合”家长的需求,不“网开一面”少家长认为高三必须加班加点复习备考。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,要通过强化规范办学,遏制基础教育的内卷,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。在依法治教基础上,深化教育评价改革,实行多元评价,并为学生创造多元成才选择,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,实现五育并举。其二,推进高一高二双休,也要回应家长的关切。除了要告诉家长,这是规范办学之外,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,以及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。不少家长已经“习惯了”孩子双休日很少回家,都在学校上学。双休日回到家中,怎么管教孩子,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游戏,对于有的家长来说,确实是一道难题,还有的家长则会送孩子去培训班,由此加重培训负担。这就要对家长进行有关指导,让家长适应双休安排。
把寒暑假、节假日、双休日交还给学生,其目的是让学生有休息的时间,同时有更多自主发展空间,在学校教育之外,接受家庭教育、社会育,尤其是接触社会、了解社会,参与社会实践,探索自我、发展自我。为此,在推进周末双休时,就需要切实建立起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。